今天是
  • 无障碍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未爱而来】“把爱带回家”法治云课堂④ 未成年人保护法之社会保护
    时间:2021-04-0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同学们好,小螺号姐姐跟大家又见面了,今天我们来说说未成年人保护法之社会保护。

    为及时有效预防和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建立了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入职违法犯罪信息查询制度、以及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从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防,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严密的社会保护。

    一、严格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人员准入查询制度,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国家建立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查询系统,并且面向学校等机构提供免费查询服务。在招聘人员时,学校等机构应当开展入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人员是否有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相关违法犯罪记录。如发现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一律不得录用。查询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学校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如幼儿园、早教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儿童福利院等等。

    同时,相关单位要每年定期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筛查,对有相应违法犯罪行为的,要立即解聘。

    准入查询制度是预防环节的最大抓手,真正做到从源头出发,过滤风险人员,避免实施过相应违法犯罪行为的人进入相关行业,从而斩断了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


    二、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及早预防、及时惩治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生。

    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国家机关、居委会、村委会及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尤其明确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的询问和报告义务。近年来,多起未成年人被侵害、包括性侵害案件多发在宾馆、酒店内,这是因为部分宾馆、酒店、招待所从业者未严格执行一人一登记的入住制度,容留未成年人住宿审核不严等。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在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时,应严格履行登记身份信息制度、询问监护人联系方式、与未成年人同行者的关系等等。如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强制报告制度的确立,能够预防或及早发现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的发生,为第一时间收集、固定关键证据创造条件,从而有效地惩治了违法犯罪。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准入查询制度和强制报告两项制度,共同织密了未成年人的“保护网”,为未成年人筑起了坚实的保护墙。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用心去关爱孩子,用法去守护孩子,一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


    相关法条:

    第十一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

    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有关部门接到涉及未成年人的检举、控告或者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受理、处置,并以适当方式将处理结果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五十七条 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或者接待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入住时,应当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第六十二条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上述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通过查询或者其他方式发现其工作人员具有上述行为的,应当及时解聘。

    第九十八条 国家建立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系统,向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提供免费查询服务。